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9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42篇
财政金融   66篇
工业经济   51篇
计划管理   236篇
经济学   674篇
综合类   464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12篇
贸易经济   224篇
农业经济   1085篇
经济概况   4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41.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是一个较为重视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朝代。宋朝统治者采用政治、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予以推广。首先,宋朝地方官在辖境劝农时,大力推广江浙一带先进的耕作技术。其次,自真宗朝始,大力推广占城稻,提高水田的抗旱能力。再者,采用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具体的技术指导,推广稻麦二熟制,推广粟、豆、麻、蔬等粮食作物,推广桑麻、木棉、苎麻等经济作物,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促进了农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为宋朝经济文化的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42.
福建省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以福建省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与优势为切入点,分析了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快观光农业发展要重新认识农业,制定长期规划,改善农村基础实施,制定优惠政策,建设观光农业管理体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943.
张謇农工商一体化的构想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謇为了救国富民,针对中国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提出了农工商一体化的构想,其核心是“棉铁主义”,立足点在“棉”上,通过“棉”与“纺”,把“农”与“工”与“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张氏“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地方自治”的主要内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一一付诸实践,将原先闭塞、落后、贫穷的南通建成了开放、进步、富裕的“模范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获得了中外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944.
广东省休闲旅游农业资源形态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形态进行聚类分析,旨在为广东省的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可聚为4个类别,其中美丽田园和特色民居村为第一类,乡村度假区和农业观光园为第二类,科技产业园、休闲农庄、农业文化园和风俗体验区为第三类,农渔家乐、特色采摘园、特色农场和农产品基地为第四类。[结论]美丽田园和特色民居村,其在文化价值、休闲性和产业带动方面优势凸显,独特性高组合性较好,具有地区特色,资源整体价值大;乡村度假区和农业观光园规模较大,独特性高,但对资金要求较高,主要为政府和企业开发项目,数量相对较少,对促进农民增收作用较低;科技产业园、休闲农庄、农业文化园和风俗体验区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较好的休闲作用,但发展时间较短,创新性不足,在居民参与性方面有待加强;农渔家乐、特色采摘园、特色农场和农产品基地具有较高的居民参与性,且符合大多数居民的消费水平,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形式单一,在独特性、休闲性和创新性方面不如其他3类。  相似文献   
945.
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动态预测及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是必然要求。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研究其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方法]为科学测度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研究其动态发展路径,构建了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5年度为初始年进行了评价。将动态规划理论拓展到区间直觉模糊集,利用区间直觉模糊集的可能度函数、得分函数和互补判断矩阵建立了区间直觉模糊动态规划模型,融和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十三五"工作重点,对其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预测并给出了最优发展路径。[结果]通过模型计算,到2020年,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最优状态为"中等",未来5年的工作重点依次为:第一年应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间两年应加大农业科技装备投入,后两年应该注意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继续加大农业科技装备投入。[结论]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客观反映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间直觉模糊动态规划模型能够对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路径提供科学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946.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高速发展在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因此,"两型农业"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文章选取经济效益指标、资源利用效率指标、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指标、政策制度保障指标等针对两型农业在四川省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各个指标数据进行21个市(州)的效用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高于全国理想值(综合评价值F为2250.99)的有成都市、攀枝花市、德阳市、乐山市、眉山市、雅安市,其余各个市(州)综合评价值F介于1 577.66~2115.75之间,综合评议"两型农业"在四川省发展较好,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标准。并提出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大力推广普及绿色生产技术、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实施"互联网+"体系构建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更多地区两型农业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47.
近来休闲农业运作模式的不断变革,促使农村经济持续持续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也因此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分析休闲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的耦合性关联对于更科学合理地推动两者间的双赢双收意义重大。基于此,文章选取2011~2014年舟山地区休闲农业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数据,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与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来研究休闲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的耦合度,实证结果表明,近年来舟山地区休闲农业与旅游业评估值及其二者的耦合性均在大幅度地改进。并从实际出发提出若干促进舟山地区休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常态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48.
[目的]合理确定农田生态系统的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对促进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和耕地保护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以平顶山地区城郊的草莓种植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旅行费用法探讨了平顶山市城郊农田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的构成和特点。[结果]随着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城郊农田通常情况下处于潜在隐性状态的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正通过农业观光、采摘等活动得到释放和显现。平顶山市郊区采摘草莓园的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由草莓园经营者相较传统草莓种植模式获得的"超额收益"和采摘者付出的劳动价值以及采摘者付出的交通、时间机会成本等费用共同构成。2013~2014年平顶山市郊区采摘草莓园的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大致介于26.156 25万~61.031 25万元/hm2之间,远高于平顶山市一般农田的直接生产收益,其平均值43.593 75万元/hm2可作为当前平顶山市城郊农田生态系统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的参考基准。[结论]随着休闲农业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强,在城市郊区土地利用规划中,不能忽视农田生态系统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潜力的充分挖掘、实现和保护。  相似文献   
949.
[目的]通过分析最典型的"双核"空间结构,试图将"双核"空间结构引用到内蒙古休闲农业的研究中,并为省域视角下休闲农业空间结构的研究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思路。[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自身研究,在分析内蒙古休闲农业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呼和浩特-呼伦贝尔休闲农业"双核"空间构想。[结果]结果表明,呼和浩特以其突出的服务和集散功能作为"首核",呼伦贝尔以其超强的吸引力功能作为"次核",两市互补形成内蒙古休闲农业"双核"空间结构。但内蒙古休闲农业"双核"空间结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产品单一,受季节影响较大;企业投资少,客源市场分散及服务水平偏低,生态环境有隐患等问题,进一步提出挖掘特色农业资源,丰富休闲农业市场;政府引导,加大各方投资,创建独特的休闲农业,吸引游客及提高服务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解决方案。[结论]内蒙古休闲农业"双核"空间结构的形成必将实现全省域休闲农业的整体升级,这也是一个区域休闲农业从欠发达阶段向发达阶段演化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950.
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分布特征,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对保障粮食的安全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通过对1991—2016年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量化分析,探究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种植面积的演变特征。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探究各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差异的波动性。进一步采用比较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研究粮食总种植面积、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区域集中倾向与单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1991—2006年陕西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呈现波动性递减的趋势,2007—2016年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整个研究阶段内,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呈现递减的趋势。(2)1991—2005年小麦的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均呈现显著递减的趋势,2006—2016年小麦的种植面积稳定在1080万~1182万hm2,所占比重维持在45%~50%。1991—2008年玉米的种植面积波动相对较大,2009—2016年基本稳定在110万~120万hm2,种植面积所占比重整体呈递增趋势。稻谷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相对变化较小。(3)整体看,研究阶段内,陕西省各地区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所占比重均变化不大,但地域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榆林、渭南和咸阳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所占比重较高。渭南、咸阳、西安、宝鸡等中部各市小麦和玉米种植分布最广。单产优势是陕西省粮食种植区域集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论]陕西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有所降低,但各地之间的差异趋于稳定,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地区,如何充分利用关中地区粮食种植集中优势,坚持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对不断提高粮食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